查看原文
其他

刘益东、顾敏佳|试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开放教育革命

刘益东,顾敏佳 济南大学学报
2024-09-04


作者简介


刘益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顾敏佳,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引用原文】刘益东,顾敏佳:试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开放教育革命[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

摘 要

 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头等大事与当务之急,应认清其大局观、必要性、紧迫性、制约因素、实现途径与启动方案。自主知识体系具有独立性、主权性、创造性和体系性等特点,体现为知识自主、思想自主、战略自主与体系自主。对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而言,大局观是先决条件,原始创新与学术评价是基石和引擎,人才、教育与知识传播是根本。需要对两种大局观、学术评价客观化、一流人才甄选与加强原始创新、开放教育革命与科学普及等进行探讨,并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对“两翼理论”的重要性做出阐释。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开放评价;原始创新;开放教育;科学普及;两翼理论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进一步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极其艰巨和紧迫的任务,总体上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也就是探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因、构成要素、行动方案。本文主要探讨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包括大局观、学术评价客观化、一流人才甄选与原始创新、知识更新与科学普及、开放教育革命,并提出启动方案。

1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因:基于两种大局观的分析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主要有五大要素:大局观、知识创造、知识传播、资源支撑、评价体系。自主知识体系要有独立性、主权性、创造性和体系性,体现为知识自主、思想自主、战略自主与体系自主。国家主权不仅仅是疆域主权、行政主权、法律主权,还包括思想主权,以及以思想主权为核心的体系主权。大局观是指从全局和长远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用以总体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大局观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先决条件,目前不少学者忽视了这一点。

(一)现代化语境的大局观


当前有两种大局观:一是现代化语境的大局观,二是可持续发展语境的大局观。现代化语境大局观是指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语境和视角下审视当代中国的境遇,西方已经实现现代化并向后现代发展,而中国仍然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在现代化语境大局观之下,人们往往强调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不应该用西方理论、西方知识体系来解释中国问题。例如,郑永年指出,中国缺失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现状令人担忧……从内部来看,因为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能解释自己的社会;随着中国的崛起,外部世界对中国抱有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的误解起着关键的作用。韩震指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西强我弱”的态势仍然明显,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的……在国际学术界,我们往往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谢伏瞻总结概括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是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二是立足中国经验,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三是鼓励主动思考,培养自觉行动;四是注重原创成果,倡导开拓创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表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为了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这当然正确,但并不全面,现代化语境大局观强调过去与现状,参照西方过去现代化进程的成功,使得把中国定位为后来者、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权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是为了维护中国利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二)可持续发展语境的大局观



可持续发展语境的大局观则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语境和视角下,从人类当下面临的挑战来考虑未来走向与中国的作用。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在科技与经济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但是发展至今也产生一系列严重问题,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种挑战说,主要从环境保护、生存风险、巨灾风险、科技重大风险的角度考虑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按照挑战是否引发西方主流(世界主流)发展模式的转型,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主流发展模式内进行调整、改良即可应对挑战,二是从根本上改变主流发展模式才能应对挑战。前者如尽管环境挑战引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潮和运动,但是并不足以挑战西方主流发展模式,碳交易等措施的出台,仿佛挽救了市场原教旨主义。西方关于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RI)和科技重大风险研究,也是试图在现有主流发展模式下解决问题。例如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所长尼克·波斯特罗姆教授于2002年提出“生存性风险”概念,研究生存风险至今20年,也许是国际上涉及研究科技重大风险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工作。鲍姆、威尔逊等开展全球巨灾风险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他们都把自然界的风险与科技风险混在一起研究,难以深入。欧盟开展负责任研究与创新,却忽视最不负责任的创新,忽视最危险的研究。国际上这些研究通常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强调科技风险愈演愈烈,却不知道人类防控风险的机制与措施存在众多严重漏洞,更缺乏从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高度反思科技重大风险及其根源,总试图在西方主流发展模式内部进行调整、改良以化解危机。

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发展,总体而言存在三大缺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粗放式创新,以牺牲环境和安全为代价的粗放式竞争。对人类安全与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主流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目前,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新兴科技在争议中快速发展,科技负面效应与伦理问题日益凸显,据此,笔者之一提出双重挑战说,即目前科技重大风险愈演愈烈,而人类防控风险的机制与措施存在诸多严重漏洞,包括科技伦理、科技法律与安全监管失灵;国家间核平衡战略不适用于新兴尖端科技武器;扬长避短机制的条件受限;甄别风险与制造风险的能力不对称;广义科林里奇困境(防漏补漏机制失灵);知识生产与创新的选择机制失灵;“囚车剑魔四大困境”(知错纠错机制失灵)等。其根源在于西方与生俱来的粗放式科技发展模式在观念(科学无禁区)、机制(没有关于科学发展与应用正确与否的纠错机制)、体制(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科学与资本捆绑,眼前利益优先)和管理(奖惩极不对称)等方面存在内在重大缺陷;双重挑战说揭示了西方主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根本缺陷,导致科技危机与人类安全危机,引发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分配革命,从根本上改变西方主流(世界主流)发展模式,人类社会才能走上可持续安全与发展的新型道路 。由此可见,全面认清和把握大局观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先决条件,对大局观认知的缺失、模糊或误解则是严重的制约因素。基于不同的大局观,导致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站位、格局和使命是不同的。在现代化语境大局观之下,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是为了维护中国利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而可持续发展语境的大局观则是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强调安全与发展同等重要,行稳致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走上可持续安全与发展的正确道路。兼容两种大局观建构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既解决中国问题、维护中国利益,又解决世界问题、维护人类利益,使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安全与发展。

2

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石

自主知识体系的公信力在于客观公正,而目前作为主流学术评价方法的同行评议却不能胜任。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同行评议受意识形态、学术立场、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如果不参与国际交流又会成为自说自话、自我封闭。为克服同行评议的缺陷,笔者之一提出开放评价法这一替代方案,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又提出其简明版“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实现从同行承认到规范推荐(包括申请优先权),基本实现了评价结果可重复与客观化。开放评价的评价者为同行专家与评估专家,同行专家主要负责挑颠覆性错误,评估专家主要负责规范认定、查新、定位等其他环节,开放评价由规范展示、规范确认、规范推荐等三部分组成。规范展示包括推进性成果与突破性成果两种情况,前者的核心是创新点四要素:创新了何物,新观点、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新发明等;如何创新的,通过提出和解决什么问题实现创新;与其他相近成果的比较;创新的意义与影响。后者的核心是突破点四要素:突破什么,学术定论、主流共识、思维定式、研究范式、现行做法、权宜之计、学术僵局;怎么突破的,通过提出和解决什么问题实现突破的;突破开辟的新领域、新方向;用一句话、一段话概括成果的核心贡献。规范确认包括同行专家挑颠覆性错误、评估专家查新及定位。规范推荐是学术成果经过规范展示、规范确认之后进行的有效推荐,包括推荐成果及其创新点四要素或突破点四要素,并录入“主题—前沿”数据库、基本参考文献数据库、优先权数据库,作为前沿成果和他人做文献回顾与研究的起点,既方便同行、用户和学习者等的查询,又避免遭到忽视。由此可见,规范推荐包括了同行承认的优点,又避免了其缺点,让有价值的成果、特别是突破性成果及时胜出,得到及时传播和应用。开放评价具有程序公信力:公开规范、可核验、可监督的方法与流程确保评价结论可重复。开放评价法继承了同行评议的优点,克服其缺陷,可以实现学术评价客观化。

3

一流人才的新标准:以原始创新论英雄

原始创新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石与引擎。杨国荣指出:所谓自主的知识系统,主要就是指形成于这种文化系统中,被其他的文化系统所确认的创造性成果……如果不能提出一套有创见的理论,无法对历史中的问题作出自己独特的回应,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傲视天下的气势,那么,与之相关的口号与“主张”固然华丽铿锵,但可能只有浪漫自乐的外在意义。可见,理论上、知识上的原始创新至关重要,此需依靠世界一流人才。可以说,原始创新、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一流人才的事业。长期以来的“五唯”造成一流人才标准错位,把发表国际顶刊论文的学者视为一流学者,实际上顶刊论文不等于顶级成果,正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本庶佑强调的“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没有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这是因为,一流的工作往往推翻了定论,因此不受人待见,评审员会给你提很多负面的意见,你的文章往往也上不了顶级刊物。”破“五唯”立新标,甄选真正的一流人才以服务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以成果论英雄,一流人才就是做出原始创新的人才。一流人才的标准清晰明确,有三个要点:一为一流人才是做出原始创新成果的人才;二为评价一流人才不用面面俱到,只要评价其一项原始创新成果就足以认定;三为原始创新是开辟新领域、引领新方向的重大创新,是从无到有,从0到1,且“1”须为新领域、新方向。原始创新特征鲜明,是一流人才的试金石。

上述一流人才的标准是国际通行的标准,也是科技史上的共识,是破“五唯”后确立的最合理的“新标”。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数学奖、陈嘉庚科学奖等奖励的都是一项具体的科研成果。我国“973”计划研究组的专家认为,原始创新是指开拓新领域、引领新方向和孕育新学科的重大创新。只有做出突破才可能开辟新领域、新方向,突破的核心是突破点四要素:突破什么;怎么突破;突破开辟的新领域、新方向及其意义;用一句话、一段话对原创成果核心贡献加以概括。可开辟的细分研究领域较多,原创成果并非凤毛麟角。突破点四要素构成了原创成果的结构特征。由于同行评议的主观性与非共识,原始创新成果难以得到及时承认,其完成人难以及时胜出,可以说是尚未破解的世界难题。利用原创成果的结构特征、长期坚持的过程特征、职业学者的行为特征、十年磨一剑成果的综合特征,进行规范展示以便于评鉴,加上开放评价法与基于AI的评价方法创新,可实现对原创成果及其完成人的及时评价与甄选。

本文界定的一流人才,特征鲜明,易于识别。利用AI更易快速甄别,让一流人才担任学术带头人服务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一流人才甄选系统包括五部分:第一,明确一流人才标准。第二,填写原创成果四要点(自荐或他荐):核心贡献一句话与突破点四要素;发表同题系列论文、论著或专利清单;获奖、转载、引用、评论、受邀报告等学界反馈与好评;国际、国内同类工作的盘点比较及优势。如此,相当于经历了长期同行评议。第三,利用AI构建主题知识库。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形成该主题文献回顾与研究现状的主题知识库,对知识库内文本进行分类、分析,确认上述第二部分中的原始创新成果,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其自动提取摘要,以展示核心内容,使用文本相似度比较技术,对与该原始创新相似的观点进行盘点比较,以凸显原始创新的独特与优势,并将其置顶。第四,利用AI构建科研成果影响知识库。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搜索该原始创新产生的影响(学界反馈与社会反响),包括获奖、转载、引用、评论、受邀学术报告与演讲等,也可包括学术报告、演讲、文章、博客、视频的观众与读者的数量,点赞、转发、鼓掌、评论、粉丝的数量等社会反响。第五,科研与学习的知识前沿。上述过程具有一定的程序公信力,可以对原创成果进行认证,让原创成果与完成人及时胜出,担任学术带头人。及时认证的新领域、新方向是学术前沿,可成为科研的起点与前沿学习的焦点,为研究者与学习者所重视,而权威大奖因授奖时间滞后而无此功效。综上所述,一流人才甄选系统在评价、认证原创成果及完成人的评价方面及时有效,既具有程序公信力,又克服了权威大奖的授奖滞后、覆盖面窄、中国学者难有公平获奖机会等缺陷,作为及时认证的学术前沿也备受重视,让原创成果及其完成人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4

自主知识体系的传授与传播:知识更新、科学普及与开放教育革命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应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这既需要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也需要从教育到知识传播、知识更新、科学普及等方面的支持。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大规模应用,传统教育正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开放教育方兴未艾。广义上说,开放教育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对教育对象、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出现新趋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强调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牛津大学史》一书作者劳伦斯·布罗克利斯强调,在新技术的影响下,牛津大学迟早会变得“多余”,网络教育取代高校“只是时间问题”。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一个结果,就是开放教育的兴起。开放教育始于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始OCW(Open Course Ware,网络开放课程)项目,宣布用10年时间将自己所有学科的课程资源全部开放上网,供全球用户不受地点、时间、次数限制地免费共享。其他世界著名大学和我国著名大学纷纷加入开放教育资源,我国于2003年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正式开始开放教育资源的工作,互联网教育在国内蓬勃发展。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开放教育资源的新进展,产生了普遍影响。互联网催生了不少新教育方式,如在线教育、互联网教育、虚拟大学等。虚拟大学一般是指基于互联网和多种媒介技术所创建并运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高等教育组织网络,以“开放”弥合高等教育与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位差。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包括知识创造、知识传授与知识传播、知识更新、科学普及,开放教育平台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传授、传播提供了条件。当然,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体系创新,目前教育存在的缺陷,成为导致教育变革的契机。

(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很难培养出杰出人才



以往的教育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要有课讲、要有学生带,即使该教师不是优秀的教师。二三流的教育形成的是二三流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价值观,结果导致不少学生陷入“夹生学习陷阱”,大学也很难培养出一流人才。传统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以教科书为中心,即以往在大学的课堂授课,都是以教科书为主、以零散的前沿知识为辅进行讲授。而讲述哪些最新期刊论文、学术会议的报告,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兴趣和授课风格。当然,按照以往的观念,还没有得到同行承认,刚发表的前沿知识是不宜在课堂讲授的,而得到公认时已是若干年之后,它们也已不再是前沿新知了。

为克服这些教育缺陷,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若希望向一流教师、教授学习,上述一流人才及时甄选方法便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开放评价法的提出,在发表和公认之间增加了“规范确认”这一环节,即同行专家确认该成果未发现有颠覆性错误,经过规范确认的知识,就可以给学生系统讲授了。因此,前沿学习从学习零散的前沿知识,升格为学习系统化的前沿知识。如此可以实现对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突破,这一重大变革,可称之为开放教育革命。在下表中对比了传统教育与新型开放教育的异同。率先发动开放教育革命,让中国杰出的学者,在世界范围内讲授、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对此中国有独特的四大优势:精英教育普惠化能有效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中国是信息技术应用大国,数字化经济大国,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已经蓬勃兴起;及时甄选一流教师、前沿知识系统化的原创方法来自中国;加快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所产生的强大需求为中国所拥有。此外,近期ChatGPT系列等人工智能大爆发,即将突破人类交流的语言障碍,汉语将畅通无阻。现行教育与新型开放教育比较



(二)科普资源与教育体系结合:自主知识体系的知识传授、传播与知识更新



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品质,也取决于其他国家的认可与尊重。因此知识传播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引入与普及,科学普及的方式日益丰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普信息化日渐深入到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工作中,且发挥着显著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重要性而提出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两翼理论”更是把科普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做知识传播、科学传播应该借助中国庞大的科普体系,包括社科普及的体系与经验。当然还要根据自主知识体系传播的特点,对科普体系进行改进,形成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效传授、传播。自主知识体系是体系的原始创新,新知识不仅得以传授、传播,而且要实现知识更新,将以往不合理的知识予以替换和更新,此举绝非易事。以往学术界的知识创造、知识创新有许多理论、方法,但是对知识更新的重视远远不够,知识更新能力比较薄弱。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并非在知识空白处构建,而是在西方知识体系长期覆盖甚至霸占的领域,做出突破,重起炉灶。因此,如何扬弃、替换、更新、兼容原有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着力发展知识更新理论,将知识更新与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科学普及结合起来,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议题之一。

科普信息化使得科普内容更新很快,科普演讲、数字科普等包括许多最新前沿知识,使受众获益,特别是使大学生、研究生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受到启发。在互联网时代,演讲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TED演讲就是如此。TED是一个技术、娱乐和设计交汇的讲坛,通常以简短、有力的演讲形式进行,它是一个简洁高效的专业讲座,观点响亮、看法新颖。如今TED演讲几乎涵盖了从科学到商业,再到全球性问题的所有主题,使用了将近110种语言,从2006年开始,TED开始将演讲视频传播到网上,并专门邀请各个领域的前沿创新者、实践家做18分钟以内的演讲。有不少演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例如《伟大的领导者如何激励行动》是TED演讲中评选出的最受欢迎的社科科普类演讲,播放量已经超过六千万。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博物馆发展迅速,把日益丰富的知识资源分享给公众和社会,进一步而言,信息化的科普进入学校可以弥补课堂教授前沿知识的不足。2020年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颁布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已经取得良好成效,数字博物馆为教育,特别是为开放教育注入新资源、新活力。此举应该扩展到大学和研究生教育阶段,信息化的科普可及时提供前沿知识,扩大教科书的知识范围,使得前沿学习更富有成效。

(三)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视角看“两翼理论”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两翼理论”是科普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传统的科普是将其当作辅助性的工作,以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为主要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复杂性、交叉性、风险性、伦理性不断增加,为促进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科技持续造福人类,科普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公众全面科学素养和认识水平;二是不仅继续面对广大公众,更要面对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和管理者、决策者等开展科普活动,推动交叉学科发展,健全社会的知识环境;三是科普已经成为知识创造体系、国家创新体系、自主知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意味着两者共同主导科技的发展,促进科技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科普特别是社科普及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依据“两翼理论”的精神,可以说社科普及与社会科学同等重要,社科普及与智库同等重要,没有高效合理的社科普及,就不会有自主知识体系的建立、健全。只有解决知识传播、知识更新的问题,才能赢得国际话语权,才能摆脱“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

5

结语: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启动方案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头等大事与当务之急,为此应该认清其大局观、必要性、紧迫性、制约因素、实现途径与启动方案。自主知识体系具有独立性、主权性、创造性和体系性,体现为知识自主、思想自主、战略自主与体系自主。对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而言,大局观是先决条件,原始创新与学术评价是基石和引擎,人才、教育与知识传播是根本。本文提出目前有两种大局观:一是现代化语境的大局观,二是可持续发展语境的大局观。前者是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语境和视角下审视当代中国的境遇,西方已经实现现代化并向后现代发展,而中国仍然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在现代化语境大局观之下,人们往往强调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不应该用西方理论、西方知识体系来解释中国问题,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是为了维护中国利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而可持续发展语境大局观则是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及其引发的科技危机与人类安全危机,强调安全与发展同等重要,行稳致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弦易辙,引领世界走上可持续安全与发展的新型道路。兼容两种大局观建构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既解决中国问题、维护中国利益,又解决世界问题、维护人类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自主知识体系,引领世界和平发展需要自主知识体系,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安全与发展。自主知识体系的公信力在于客观公正,而目前作为主流学术评价方法的同行评议却不能胜任。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同行评议受意识形态、学术立场、价值观等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如果不参与国际交流又会成为自说自话。开放评价法继承同行评议的优点、克服其缺陷,可实现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成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石,成为与国际平等交流交往与合作的基础。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难度极大,是体系的原始创新,是一流人才的事业。以成果论英雄,一流人才就是做出原始创新的人才。原始创新是开辟新领域、引领新方向的重大创新,评价一流人才不用面面俱到,只要评价其一项原始创新成果就足以认定。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启动方案,包括加强人才保障与组织保障:一是盘点原创成果(包括原创概念),填写原创成果四要点(自荐或他荐):核心贡献一句话与突破点四要素;发表同题系列论文论著或专利清单;获奖、转载、引用、评论、受邀报告等学界反馈与好评;国际国内同类工作的盘点比较及优势。使一流人才一目了然,脱颖而出。二是创建自主知识体系高等研究院,开展系统研究与国际交流,让一流人才担任学术带头人,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公羽】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合及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ZDA019)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排版:张鑫瑞

复核:靳品侠

终审:傅   强



说明:为方便阅读,原文注释、参考文献省略。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再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

2023-08-31

朱兰芝:“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论断

2023-08-17

潘鲁生:牡丹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

2023-08-16

王众等|改革开放以来退役军人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历程

2023-08-03

张振龙:汉魏之际士人文献整理文学的确立

2023-08-02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目录和摘要

2023-07-27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济南大学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